绍兴,这座流淌着2500年钟灵毓秀的历史名城,是一座值得探寻的博物馆。瞧,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才智少年团和采风营精英班的小记者们坐上游船,从稽山公园又一村游船码头出发了! 他们赏春色,探纪念馆,缅怀治水先贤,学习前辈高尚品质;他们探访鉴湖,领略水乡文化内涵,感知水乡绍兴的浓厚历史,深切体会家乡的巨大变化;他们探索清明,诵读清明经典诗句,绘制清明书签,品味清明“非遗美食”;他们通过实景体验,接受革命传统教育,增进爱国情感,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。 一起来看看,他们会跟我们说些什么呢?
01四年级小记者精英班 高宇轩
随着一声响亮的马达声,船开了!我们开始了环城河之旅,游船行驶在清澈的河面上,船两旁的浪花慢慢地向后退去,在石板路上一棵棵冒着新芽的柳树下,老人、小孩,三三两两地漫步、踏青、放风筝、遛狗,别有一番韵味。我们在船舱里,随着游船轻轻地荡漾,两旁的高楼,清澈见底的河水,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,雄伟的跨河大桥……美丽的景色在船外徐徐滑动。船舱中的我们一边听着老师讲课,一边看着美景。啊!这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。这时,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制作一张清明节的小书签,并在上面写上对故人的思念,这是一种对古老节日的传承。相传清明节有禁火,扫墓,还有踏青,吃艾饺的习俗。清明节既有对故人生离死别的悲酸泪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。
02才智少年团 鲁凯杰
“才智少年团,有才有智在少年,耶!”在响亮的口号声中,一群阳光少年们有说有笑地登上了游船,我们的“小小船长”研学之旅开始啦!今天就由我当一回小船长,带大家坐游船,赏春色,缅怀治水先贤,领略水乡文化,品味清明美食。 “嗡嗡嗡”随着一阵汽笛声响起,游船从稽山公园又一村码头出发。在水波的作用下船晃晃悠悠,我感到十分惬意,突然游船加速了,两边的景物从我眼前掠过,柳树、小桥、房屋像活了似的向我们展示着江南水乡的韵味。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聆听着导游的讲解,很快我们就到了一家菜馆,桌上放着琳琅满目的食材,翠绿的面团散发着艾草的清香,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追寻的绍兴老味道。把艾草团擀圆,放入黑芝麻馅,然后捏成饺子形状。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一个个胖胖的艾饺就做好了,看着让人垂涎。
03四年级小记者精英班 孟心然
走进饭馆,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翠绿,一阵艾香扑面而来。我拿了一团柔软的生艾团放在鼻下闻了又闻,那股艾香迟迟不散,令人心旷神怡。我用手掌将生艾团捏成扁圆状,准备添馅儿。可这会儿我就有些迟疑了,我该添咸的馅料,还是甜的馅料呢?我思来想去,终于决定:妈妈爱吃什么就添什么!
04才智少年团 王懿琳
老味道饭店的面点师傅热情地手把手教我们做艾饺,他们教我们把咸艾饺变成“大波浪”,把甜艾饺变成“小卷毛”,因为这样子有利于分辨甜馅的艾饺和咸馅的艾饺。回去的船上,我们吃到了蒸熟的艾饺,我还吃到了甜馅的呢!像这样有趣的踏青活动又有谁会不喜欢呢?反正我是很喜欢!
05四年级小记者精英班 俞晨欢
船徐徐地开动着,我们边坐船边听课,一切都是这么美好。欢乐声中,我们不知不觉就到了老味道饭店。饭店很大,桌上已经准备好了做艾饺的食材。每一桌都有一位大厨来给我们讲解。我先拿了一个青团,然后把它按成圆片,注意不要太薄,再加上馅,最后封口,一个简单的艾饺就做好了。我拿着成品看向旁边的同学,她们手中的艾饺都是各式各样,有元宝形的、有四角的、有三角的,好热闹的一盘艾饺!
06才智少年团 王珞晗
三月的桃花开得十分热烈,争奇夺艳。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过大地,拂过杨柳,掠过小河,最后向孩子们点头问好。明媚的阳光也照耀着孩子们的笑脸,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日。青少年活动中心“才智少年团”来到了稽山公园,即将开始水上研学之旅。 船上,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清明节的由来,吟诵了清明节的诗句,还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,让大家思考,清明的习俗有哪些,让我们对清明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。
07四年级小记者精英班 汪希元
我们下了游船,到了老味道饭店,大厅里摆放着一张张圆桌,上面摆满了圆圆的艾草团,好像一个个可爱的“小娃娃”,正仰着脸,朝我们“扑哧扑哧”的笑呢!接下来,就到了最让人兴奋的时刻,只见厨师拿起一个可爱的“小娃娃”,将它压成一毫米左右的厚度。接着放入一种好吃的馅料,再对折,一个完美的艾饺就出现在他手中。厨师们示范后,就轮到我们就亲自动手了。我先拿一个可爱的“小娃娃”,压一压,我发现,“小娃娃”怎么也不听我的指挥,在我手中想逃跑,害得我手忙脚乱。好不容易搞定她,又来到了下一关,包馅料,再对折。不过,这关很简单,我一下子就弄好了。我惊奇地发现,我手中出现了一个可爱完美的艾饺。 经过这次做艾饺的经历,我发现不管什么事都是熟能生巧,只要做多了就会熟练,所以从今往后,我会更多地帮妈妈干家务活,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。
08四年级小记者精英班 陈哲宇
踏上船,神清气爽。一眼望去,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船顶的枫叶。它们如同一把把鲜红的扇子摇啊摇,向我们招手迎接。游船上,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:早在大禹治水成功后,人们就用“清明”这一词来庆贺天下太平,这个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初春时节,是春游踏青的时光。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:扫墓、踏青、赏花、放风筝……
09才智少年团 贾桐蕾
伴随着嗡嗡的汽笛声,我们继续探访下一站——浙东唐诗古道发源地——鉴湖。水波荡漾,柳树、小桥、人家映入眼帘,这十足的江南水乡韵味啊,真是应了那句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。”途中,导游老师讲解了绍兴著名石桥以及鉴湖的水文化内涵,引导我们小组合作拼搭乌篷船。在亲手制作乌篷船书签时,队员们开启丰富的想象力,制作出各式各样图案的书签。我设计了一幅青山绿水图,还画了一片青青的竹林,因为在浙东唐诗之路上,竹林七贤的才华足以构成浓墨重彩的一笔……仔细思忖,这些流传千古的著名诗作与名人居然就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时,心中的那种自豪油然而生。 船游绍兴 清明寻踪 ——记“小小船长研学游”活动
悠悠鉴湖水,浓浓古城情,又是一年春来到,我们才智少年团的小伙伴们在美好的季节里,齐聚又一村码头,开启“小小船长研学游”之旅。可以乘坐绍兴特色的交通工具——船,游历整个古城,沿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打卡点活动让我的心情又激动又期待。 集合完毕,我们跟随工作人员上了古色古香的环船河游船,在老师的一声令下,我们齐声喊到“开船了!”船只正式开启了今日的游程。船开过河面,荡起层层涟漪,河底的小鱼小虾也仿佛在和我们一起听课,还不时吐着泡泡,沿途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,我们也争相说出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古诗……不知不觉,我们来到第一个打卡点——治水广场,大家兴高采烈地走出了船舱,参观了治水博物馆,馆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,向我们再现了从大禹治水到鉴湖太守马臻的治水历程,让我们收获满满。接下来,我们来到了老味道饭店,在这里我们要制作具有清明特色的小糕点——艾饺和艾糕。来到工作台前,只见面前放着八个绿油油的小团子和咸甜两种馅料,在厨师师傅的带领下,我们开始了制作。首先把小团子搓成圆圆的碗型,然后往里面添加所需要的馅料,用大拇指、中指、食指捏住这小碗的三边,往里面轻轻一按,再用另一只手将开口捏紧,再把开口封好,一个三角艾饺就完成了,接着厨师演示了艾饺其它形状的制作过程。我尝试着做了一款芝麻馅的艾糕:首先用制作艾饺同样的方式制作完成碗状的艾团,放入芝麻白糖馅料,再把它搓成圆型,但这个搓的过程要注意技巧,必须搓的均匀,这样最后的艾糕才不会“露馅”,最后将它放入艾糕模具,用力一压,轻轻的敲,一块由我亲手制作、图案精美的艾糕便隆重亮相了,我们还将自己制作的手工糕点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。 我们的游船继续前行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们开启了下一个活动——制作书签。每个小伙伴利用手头的材料,开启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制作了各式各样图案的书签,有的画了嫩绿的柳叶,带来春天勃勃的生机;有的画了五彩缤纷的风筝,充满了童趣,还有的则画了我们刚才制作的清明糕点,让人垂涎欲滴……我们本次研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——制作乌篷船船模。老师发给每一组一盒船模材料,我们仔细的研究和拼装了起来,不到五分钟,我们组就提前完成了作品,受到了一致好评。 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通过此次活动,我们学习了古城绍兴的水文化知识,绍兴十座古桥的历史,关于清明的习俗,对绍兴古城的生活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大家对活动赞不绝口,此次活动,促进了我们的知识学习,能力学习和价值观的引导,培养了我们热爱家乡和文化自信,提高了幸福感和归属感,让我们受益不浅。
——才智少年团 相当当

|